论文集
使用ICHY灏阳科技电化学工作站发表的部分文章
-
-
ICHY丝网印刷电极应用:神经网络增强电化学/SERS双模式微流控平台
现有的ELISA技术作为临床IL-6检测的常规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其冗长的检测流程严重制约了临床即时检测的需求。相比之下,电化学(EC)生物传感器以其简便、快速、低成本的优势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在检测低浓度目标物时,EC技术易受复杂生物样本中干扰基质的影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在检测中具有极高的灵敏度,但单一SERS检测的准确性同样会受到不均匀基底的限制。因此,构建可同时进行EC和SERS双模式检测的小型化平台,充分发挥EC与SERS技术的互补优势,是实现IL-6超灵敏、高准确性即时检测的关键。此外,尽管双模式检测可以通过交叉验证进行相互校准,但EC和SERS数据的相对权重却很少被研究利用,导致在定量分析复杂生物样本中低浓度IL-6时存在评价标准偏差,从而影响准确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一个联合EC/SERS双模式检测的微流控平台,可完成超灵敏、低成本、高准确性糖尿病创面渗出液中IL-6的检测。넶0 2025-06-30 -
ICHY丝网印刷电极应用:基于磁性镍钴@氮掺杂碳纳米管(源自钴基金属有机框架)的可再生丝网印刷电极用于莱克多巴胺检测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性竹节状氮掺杂碳纳米管负载镍钴合金纳米颗粒(NiCo@N-CNTs)的可再生电化学丝网印刷电极(SPE),该材料对莱克多巴胺氧化反应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电催化活性。通过整合丝网印刷电极(SPE)、NiCo@N-CNTs材料和设计的基底支撑,成功构建了磁性RAC传感器(NiCo@N-CNTs/SPE)。该传感器在0.05-80μM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达12nM(S/N=3),在加标实际猪肉样品中表现出良好的灵敏度、重现性和实用性。由于NiCo/N-CNTs通过磁力控制附着于SPE表面,借助磁性可轻松实现材料剥离,展现出卓越的可再生性能。该研究为便携式现场实时分析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넶17 2025-06-30 -
ICHY便携式电化学工作站应用12:通过动态非共价相互作用结合来合成具有有可见光激活的自修复可再生水性聚氨酯材料
-
ICHY便携式电化学工作站应用11:一种基于丝网印刷电极的NiCo层状双氢氧化物涂层银纳米线三维核壳结构构建的非酶促葡萄糖传感器
监测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对糖尿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成功地制作了一种围绕Ag纳米线连接的NiCo-LDH纳米层三维层次结构(NiCo-LDH@Ag NWs)。分层核壳结构提供了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暴露更多的电催化位点,有利于葡萄糖传感NiCo-LDH@Ag NWs分散在nafion中,并在丝网印刷电极(SPE)上改进,开发标记为NiCo-LDH@Ag NWs/SPE的便携式传感器。所制备的传感器对葡萄糖氧化具有优异的电催化能力,包括5μM~4.5mM的大检测范围,灵敏度为0.52 μA/μM/cm2,快速的安培响应/恢复时间为7/7s,良好的选择性,以及长时间的稳定性。一种便携式传感装置,集成了准备好的传感器与便携式恒电位器和智能手机,已经被开发出来。实验结果强调了NiCo-LDH@Ag NWs/SPE传感器在这个紧凑的检测框架内的高性能。
넶157 2025-02-10 -
ICHY便携式电化学工作站应用10: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用于测定陈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
本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平台,用于快速同时检陈皮中的两种多甲氧基化黄酮(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和一种黄烷酮糖苷(橙皮苷)。最初研究了使用新型三维激光诱导石墨烯 (LIG) 电极电催化川陈皮素、橘皮素和橙皮素。与在电极上制备和改性纳米材料的繁琐复杂的过程相比,通过直接激光划片在合适的衬底上原位形成的激光诱导石墨烯 (LIG) 具有易于制备且成本效益高等优点;因此,它非常适合制造电化学传感。基于聚醚醚酮的激光诱导石墨烯 (PEEK-LIG) 电极对川陈皮素、橘皮素和橙皮素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并用于制造高度集成的微电化学芯片和开发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平台。因此,所开发的具有高灵敏度和低检出限的电化学传感平台用于快速测定实际 陈皮样品中的川陈皮素、橘皮素和橙皮素。
넶270 2024-10-27 -
ICHY便携式电化学工作站应用9: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携式微流控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超灵敏检测
-